SIM卡的简介
发布时间:2013-04-09 来源:未知
SIM卡是带有微处理器的智能芯片卡,它的构成是以下几个模块:---CPU---程序存储器(ROM)---工作存储器(RAM)---数据存储器(EPROM或E2PROM)---串行通信单元这五个模块必须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中,否则其安全性会受到威胁。因为,芯片间的连线可能成为非法存取和盗用SIM卡的重要线索。在实际使用中有两种功能相同而形式不同的SIM卡:(a)卡片式(俗称大卡)SIM卡,这种形式的SIM卡符合有关IC卡的ISO…7816标准,类似IC卡。(b)嵌入式(俗称小卡)SIM卡,其大小只有25mm×15mm,是半永久性地装入到移动台设备中的卡。两种卡外装都有防水、耐磨、抗静电、接触可靠和精度高的特点。SIM卡功能1.功能简介SIM卡的主要完成两种功能:存储数据(控制存取各种数据)和在安全条件下(个人身份号码PIN、鉴权钥Ki正确)完成客户身份鉴权和客户信息加密算法的全过程。此功能主要是由SIM卡内的一部具有操作系统的微处理机完成。芯片有八个触点,与移动台设备相互接通是在卡插入设备中接通电源后完成。此时,操作系统和指令设置可以为SIM提供智能特性。SIM卡智能特性的逻辑结构是树型结构。全部特性参数信息都是用数据字段方式表达,如图7-2所示。即在根目录下有三个应用目录,一个属于行政主管部门应用目录,两个属于技术管理的应用目录,分别是GSM应用目录和电信应用目录。所有的目录下均为数据字段,有二进制的和格式化的数据字段。数据字段中的信息有的是永存性的即不能更新的,有的是暂存的,需要更新的。每个数据字段都要表达出它的用途、更新程度、数据字段的特性(如识别符)、类型是二进制的还是格式化的等。SIM卡除了存储正常的数据字段,也存储有非文件字段,如鉴权钥、个人身份鉴权号码、个人解锁码等数据。SIM卡是随着GSM阶段实施,开发其阶段性的功能。通常在第二阶段所建议的功能都是在较好的阶段的基础上建立的,因而第二阶段的SIM卡也适用于较好的阶段。SIM卡的处理流程SIM卡的处理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:---购卡---SIM卡处理(写卡)---数据传送---发卡在卡的制造过程中,操作系统已装入芯片的ROM之中。购卡,交付客户投入正常使用之前,必须对卡执行个人化程序处理。个人化程序可分为:(1)初始化一般均由卡制造商把操作系统码,如特定的数据(出厂号、运输号等)、A3、A8算法等装入SIM卡中,一次性完成。(2)预个人化对SIM卡进行预个人化,即建立目录结构,格式化A3、A8,并把网路运营者所需要的数据装入,如个人身份码(PIN码)、个人身份码解钥码(PUK码),也是一次性完成。(3)个人化把所规定的信息都装入SIM卡里,如IMSI、Ki、Kc、接入控制等级等。当写卡后将有关数据要传送到鉴权中心时,如采用数据传输方式要专用的高级算法方程对IMSI、Ki进行加密处理传输;如采用邮寄方式要将含有数据的软盘与SIM卡分别包装邮寄,防止失密。